氢能专题:深度参与“双碳”,电解制氢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世界焦点
来源:电新产业研究时间:2023-02-26 16:01:10

◾2022年3月,能源局、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2023年1月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重要能源媒介作用。未来氢能不仅在工业领域,也将在能源市场深度参与“双碳”进程。作为衔接电力、绿氢的关键设备,电解槽过去几年规模快速增长,成本也大幅降低;随着电解槽及其上游核心材料的技术进步、国产替代及上量后的规模效应体现,未来制氢成本有望继续显著降低,进而加速绿氢的规模应用。


(资料图片)

摘要

电解制氢潜在空间大,可能在工业领域、燃料广泛应用,还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长时储能方案之一。电解水制氢(绿氢)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将水分子解离为氢气与氧气,分别在阴、阳两极析出,完成高纯氢气制备。相较传统化工原料制氢(灰氢)、工业副产氢(蓝氢),绿氢碳排放更低、直接纯度更高。绿氢需求主要来自几个方面:其一是作为燃料掺混进入天然气体系应用,欧洲比较重视;其二是工业领域,在兼顾碳排及成本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对高排放灰氢、碳等化工材料的替代;其三是燃料电池发电,再转化为电力应用。同时,氢能还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长时间储能方式之一,因为电解制氢对输入功率波动有更好的宽容度,先天契合波动性强的光伏风力发电。目前全球氢用量在8k-9k万吨,其中主要用在石油、化工等领域,且90%以上由天然气制氢、煤制氢等高碳排模式供应。考虑能源需求及存量工业用氢清洁化替代,绿氢需求有望快速释放。参考IEA数据,净零排假设下2030年全球氢气用量有望增至2亿吨,其中电解制氢等清洁氢占比超过70%。而仅考虑国内绿氢需求,对应电解槽总功率可能接近百GW。 电解制氢产业快速发展,ALK、PEM已开始应用。2021年国内出台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2022年欧洲也启动氢能产业扶持政策与补贴方案,参考三方统计,2022年全球电解槽出货大幅增长到接近1.5GW,其中国内增长到700MW,预计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依据反应原理差异,电解制氢可分为碱水电解ALK、质子交换膜纯水电解PEM、固体氧化物水电解SOEC等方案,其中ALK设备投资更低,为当前的主流方案。PEM启停控制等灵活性更优,更好的兼容电源波动性,配套清洁能源发展的潜在空间大。而SOEC、AEM还处在研发阶段。 成本大幅下降,未来仍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电解制氢成本由设备投资、运营电耗等构成,此前主要应用在高纯场景。受积极的政策引导,过去几年电解槽及其上游材料环节的产业投入激增,新进入者大量涌现,这也促使电解槽成本加速下降,1000Nm3/h造价大幅下降到千万元以下,但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通过技术进步、材料国产化、规模效益进一步降低成本。 投资建议:推荐与关注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华光环能、永安行(交运)、林洋能源、双良节能、明阳智能、亿利洁能(化工)、昇辉科技(中小盘)等。 风险提示:电解制氢技术进展不及预期、氢能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政策调整风险。

一、绿氢将深度参与“双碳”进程

过去十几年间新能源快速增长,2022年国内风电、光伏、水电电量贡献合计超过25%。区别火电、核电等可控电源,水电、风电、光伏存在不同周期的波动性。风电、光伏等存在分钟级、小时级的短周期波动,同时受水、风、光等自然资源的月度调整,存在季节性的长周期变化。解决间歇波动能源的消纳越加迫切,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的消纳模式重要性也在凸显。 电解制氢对新能源更友好宽容。氢可由水经电解制得,且电解制氢对输入电能的质量要求远低于电力系统,ALK、PEM等电解方案允许电源在较快的时限内启停、功率波动等。 电解制氢对新能源更好的兼容度,配合实现新能源消纳,并将深度参与能源、工业体系的脱碳进程: 氢作为能源介质:由电解实现风光电力能源转化为氢,配合氢储运,在用能高峰时段(时间维度)、用能密集区域(空间维度)再由氢发电,实现氢储能。相较其他储能方案,氢储能特征为时间跨度更长,容量更大。 氢作为工业原材料:除在电力系统应用以外,氢本身也是重要的化工材料,在石化、冶炼、电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假设绿氢的制备、储运成本能进一步降低,将有希望替代原本的灰氢、蓝氢的空间,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 氢作为燃料应用:将氢气掺混进入天然气体系作为燃料供应,利用天然气管网运输,改变燃烧特性,降低碳排放,目前在欧洲已有多个项目运行。 氢能政策指引清晰,深度参与“双碳”。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形成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纲领指导。未来氢能将深度参与“双碳”进程: 一方面是在储能、交运、发电领域扮演二次能源的角色,突破更多的应用场景,配合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另一方面清洁氢在化工、冶金、工业领域也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和减碳价值。 2023年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了在未来能源体系架构中,氢能在交通和工业领域以及能源设施中的重要能源媒介作用。 地方政府层面也在不断加码。参考中汽数据统计2022年底国内已有23个省市发布省级氢能相关政策专题50余项。地方政策体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差异,其相应氢能产业政策更体现差异化。

二、电解制氢应用空间大,产业化不断提速

1、可再生能源制氢需求潜在空间大

现阶段能源类需求尚未体现,供给以灰氢为主。需求侧,当前全球氢用量超过8000-9000万吨,且主要应用分布在石油及化工领域,能源场景的需求尚未体现。供给侧,目前存量市场大部分由煤炭、天然气等制得,高碳排灰氢占主要份额。

增量市场开拓+存量灰氢替代,绿氢将是未来的主要供给。参考IEA统计预测,2030年,在净零排假设下,全球氢气用量可能超过2亿吨,能源、冶炼口径贡献主要增量。其中低碳氢气用量比例将由目前不足10%大幅提升至70%,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将取代天然气、煤化工制氢,成为主要氢源。

2、制氢产业化不断提速

2030年国内电解槽累计装机容量可能达到100GW。2022年全球电解槽出货预计在1GW上下,其中ALK为主。仅考虑国内市场,分中性、乐观场景假设2025、2030年国内电解制氢规模为20~50、450~600万吨,则对应电解槽累计出货规模在5~13、97~129GW上下。

近日隆基发布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ALK Hi1,直流满载状况下电耗至4.1kWh/Nm³,在2500A/㎡电流密度下,低至4.0kWh/Nm³。2022年隆基氢能电解槽产能已经达到1.5GW。 实际除隆基以外,最近几年国内如阳光、林洋、双良、竞立、派瑞等都已相应推出电解制氢设备,覆盖ALK、PEM、AEM等各类方案,国产化进程的突破为绿氢降本助力,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三、当前以碱式及PEM为主,降本提效空间大

1、主要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

制氢技术分为工业副产氢、化石燃料制氢、电解水制氢等途径,区别在于原料的再生性、CO2 排放、制氢成本。其中,全球超过95%氢气来自于化石燃料,约 4%-5% 的氢气来源于电解水,而我国煤制氢占比约62%,电解水制氢仅占约1%。

长期而言,氢源供应要兼顾低排环保、纯度品质、成本水平等,虽然当前电解制氢成本仍偏高,但考虑光伏LCOE的持续下行,以及电解槽设备的成熟产业化,电解制氢是未来更优的氢源选择。

电解水制氢是在充满电解液的电解槽中通入直流电,水分子在电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分别在阴极和阳极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制氢方法。

按照工作原理和电解质的不同,主要分为碱性(ALK)、质子交换膜(PEM)、固体氧化物(SOEC)和阴离子交换膜(AEM)四种电解水技术。其中ALK和PEM电解水制氢方法相对成熟并已有商业化案例,SOEC处在实验室开发阶段,AEM处于研发初期。

1.1 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成熟,具备经济优势

碱性电解水制氢(ALK)是在碱性电解质环境下电解水制氢的过程,水分子在阴极得电子还原,生成氢气,氢氧根在电场及浓度差的作用下穿过隔膜到达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制得氢气与碱液的混合液经过分离、提纯后收集。

ALK制氢电耗在4.0-5.5 kWh/Nm3,转换效率约60~70%,其使用寿命更长,当前成本低于PEM。2021年在全球水电解制氢容量占比约70%,应用领域广泛。 但碱性电解质会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产生的碳酸盐可能阻塞催化层,影响电解性能。此外由于必须保持阴阳极压力均衡、防止氢氧混合造成爆炸,ALK电解槽启停时间偏长,灵活性不及PEM。

1.2 PEM响应迅速,适配可再生能源

PEM电解水制氢系统由PEM电解槽和辅助系统构成。PEM水电解槽采用固体电解质,以纯水作为原材料,水分子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至阴极,还原得到氢气。其BOP辅助系统包括电源供应系统、氢气干燥纯化系统、去离子水系统和冷却系统。

膜电极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由扩散层、催化剂与质子交换膜组成。PEM水电解制氢的优势体现在: 安全性好,以质子交换膜为电解质,能有效阻止电子传递。 纯度高,PEM制氢使用纯水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氢气中不含碱,且质子交换膜的渗透率低,可以防止氢气、氧气渗透。 启停时间短、响应速度快,更好的适配波动性电源出力。 但PEM电解槽反应使阳极呈现酸性,需要采用高稳定性材料,同时需要贵金属催化剂,导致PEM投资成本更高。

1.3 SOEC、AEM仍处在初期

SOEC电解制氢在高温条件运行,具有更高的能源转化效率。适用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的光热发电系统以及热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但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导致系统衰减快,限制了电极材料的选择及应用场景,目前SOEC仍在研发阶段。

AEM电解槽结构与PEM电解槽类似,主要结构由阴离子交换膜和两个过渡金属催化电极组成,一般采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性溶液用作电解质。AEM综合碱性电解槽的低成本与PEM的高效率优势,阳极主要用镍,阴极主要为镍铁合金,无需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和钛基材料。但AEM膜的电导率低、电极结构差,造成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问题影响AEM系统寿命。

2、风光成本优化、电解效率提升推动绿氢成本下降

固定设备投资、电力能耗等运维费用是电解制氢成本的主要构成:

电力能耗费用:电力能耗费用是电解制氢成本构成,实际占比在7~8成。分拆看,电力能耗费用由电价及电耗共同决定:1)电价:随地区、时段、来源存异,风电光伏电价的持续下行将会带动电解制氢LCOH的下降;2)电耗:不同技术路线制氢能量转换效率存异,高转换效率方案制得等量氢气电耗更低,电力能耗费用占比更小。而目前全球领先电解制氢企业电耗已降至约4kWh/Nm3。 设备投资、运维费用:当前ALK电解槽单W成本大致在2元上下,PEM超过5元。主流技术方案中,ALK发展相对成熟,设备投资运维费用等占比低于20%,PEM方案正处于商业化推广进程中,设备及运维费用占比约3成。SOEC技术方案仍处在研究成果转换期,粗测设备、运费等成本占比超过50%。 此前电解制氢主要应用在高纯场景,高成本是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2021年以来,以隆基、阳光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推出国产化电解槽,加速设备成本的优化,同时考虑到风电、光伏成本的持续下行及市场化电价机制的推进,电解制氢的投资、运营成本都有望迎来持续优化,推动低成本绿氢在交运、化工、能源领域的铺开。

投资建议

2022年3月,能源局、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2023年1月能源局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重要能源媒介作用。未来氢能不仅在工业领域,也将在能源市场深度参与“双碳”进程。

作为衔接电力、绿氢的关键设备,电解槽过去几年规模快速增长,成本也大幅降低;随着电解槽及其上游核心材料的技术进步、国产替代及上量后的规模效应体现,未来制氢成本有望继续显著降低,进而加速绿氢的规模应用。

推荐与关注隆基绿能、阳光电源、华光环能、华电重工(建筑)、永安行(交运)、林洋能源、双良节能、明阳智能、亿利洁能(化工)、昇辉科技(中小盘)等,还有部分公司静默期不能出具投资建议。

隆基绿能:2021年公司设立隆基氢能,在制氢设备布局,路线主要为ALK,当前产能约1.5GW,制氢产品参与国内多个能源项目。近期公司发布ALK Hi1系列产品单位电耗降至4度,技术参数领先,已完成实证测试。

阳光电源: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电解制氢的企业之一,目前电解槽产品涵盖ALK、PEM两大技术路线,配套提供制氢电源、管理系统等。

华光环能:基于在压力容器领域优势,与大连理工合作开发氢能电解槽,去年30方碱式已经完成应用,近期1500Nm3/h量级ALK电解槽有望下线,同时储备PEM方案。

永安行:公司多年前开始发展氢能自行车(自制小功率电堆),2021年开始投放共享助力车市场,2023年开始向c端市场推广,并研发配套的家用电解水制氢氧一体机。

相关报告

,2019.4.17

分析师承诺

负责本研究报告的每一位证券分析师,在此申明,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部分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游家训:浙江大学硕士,曾就职于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中银国际证券,2015 年加入招商证券,现为招商证券电气设备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刘巍: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车辆工程硕士,曾就职于保时捷汽车、沙利文咨询公司,2020年加入招商证券,覆盖新能源车汽车产业链、工控自动化。

◾赵旭:中国农业大学硕士,曾就职于川财证券,2019年加入招商证券,覆盖风电、光伏产业。

◾张伟鑫:天津大学电气工程硕士,曾就职于国金证券,2021年加入招商证券,覆盖新能源发电产业。

评级说明

报告中所涉及的投资评级采用相对评级体系,基于报告发布日后6-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当地市场基准指数的市场表现预期。其中,A股市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指数为基准。具体标准如下:

◾股票评级

强烈推荐:预期公司股价涨幅超基准指数20%以上

增持:预期公司股价涨幅超基准指数5-20%之间

中性:预期公司股价变动幅度相对基准指数介于±5%之间

减持:预期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基准指数5%以上

◾行业评级

推荐:行业基本面向好,预期行业指数将跑赢基准指数

中性:行业基本面稳定,预期行业指数跟随基准指数

回避:行业基本面向淡,预期行业指数将跑输基准指数

特别声明

本公众号不是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招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证券网站(http://www.cmschina.com/yf.html)所载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

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招商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招商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

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证券所有,招商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扫描二维码,持续关注

公众号ID:jiaxun-you

【领域】电力设备、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

【业务】研究、证券化、投融资

关键词: 招商证券 基准指数 公司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