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一周年,如何看待这个撕裂的世界?
来源:华人家族财富时间:2023-02-28 20:56:22

图源 unsplash

1.

在上周最新的一次联合国安理会会议期间,围绕乌克兰危机,各国代表将“撕裂的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关资料图)

先是一国代表提议,为乌克兰的逝者默哀,然后我们在现场看到,有的国家代表起立,有的犹豫不决,还有的没有反应。

这时,另一位以反应快著称的某国代表提议,让大家为冲突爆发以来的所有死难者默哀吧,才为与会各国代表“解了套”。

在悼念所有人的名义下,各国代表依次起立、默哀、坐下,才避免了联合国殿堂中的尴尬场景。

尽管外交官们勉强掩饰了肢体上的对立,但无法掩盖的是,围绕乌克兰问题的性质,这个世界已经被撕裂为两个阵营。

所有迹象显示,这种撕裂不会停止,只会加剧。 至少在中短期内一定如此。

2.

在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中国公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引发世界关注。

基本立场包括: 尊重各国主权。 公认的国际法,包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严格遵守,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切实保障。

这一立场很明确,并不像一些西方国家说的那样,乌克兰方面当然看得懂,具体就不展开了。

还包括:摒弃冷战思维。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利益和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

这一立场,中方在联合国最高舞台上已经多次表达,不少国家已经听进去了。

再包括:停火止战、启动和谈、解决人道危机、保护平民和战俘。

这是一贯的劝和促谈立场。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原则性的,与国际习惯中的“调停”不同。“调停”讲究的是拿出具体方案,与“调和”的大方向不在一个维度。

二战以来,美国喜欢“调停”,甚至强加方案,但记录不佳。

其他立场还包括:维护核电站安全、减少战略风险、保障粮食外运、停止单边制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战后重建等。

其中“涉核”部分,一贯是底线,作为对世界秩序负有责任的大国,这是底线,不在话下。

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再度提出了停止单边制裁的主张。

众所周知,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制造出新的问题。

从全球多边治理的角度出发,我们理应反对任何未经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特别是,某些国家应停止对他国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为危机降温发挥作用。

不夸张的说, 美国霸道的单边主义做法,是造成当今世界如此撕裂的重要原因。 中国对此当然也深有感触。

3.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某国优先”的激进单边主义政策主张。那些最强大的国家,会把手中的筹码用到极致,从战略对手或谈判对象那里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

换句话说,所有传统精英标榜的国际责任、政治信用、价值理念等,都是束缚大国行动自由的枷锁,随时可以抛弃。

从投资、贸易、环保,到货币、移民、反恐等议题,激进单边主义大行其道,甚至让盟友也感到心寒。

这是近年来世界越来越撕裂的重要原因。

直到美国特朗普政府下台,拜登政府总算有所修正了激进单边主义,但其对于世界的撕裂,并无多少缓解,在有些问题上甚至更甚。

其实,早在特朗普执政前的奥巴马时代,美国传统建制派已经酝酿对华转向,“重返亚太”战略就是在那时提出来的。

当时,不少美国战略人士在私下里,一方面称俄罗斯是安全对手,一方面就把中国称作是战略对手。

美国传统建制派精英认为,以前与中国开展建设性交往,是为了把中国吸纳进美国主导的所谓世界秩序,同时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可当他们发现趋势未如他们所愿后,打压呼声就浮现了。

正如访问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著名学者所言, 他们主观上不相信、客观上不接受有一种异于美国(西方)的文明,能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崛起,甚至改造这个世界。

这种巨大的焦虑感,是他们着手撕裂这个世界的重要原因。

4.

对于当前的国际局势,中方已有充分认知。

不主动升级摩擦,也不被动挨打,见招拆招,是目前的应对方式。

在涉及全球多边治理的问题上,适当主动出击,也是一种策略。比如在这次乌克兰问题上,中方的平衡方案,其实就获得了各方的好评。

据我们了解,联合国不少官员私下已对中国主张表示欢迎,并通过发言人体系予以了回应。

这种多边主义的主张,内涵自然包括对于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的反对。在国际场域的提出,也符合中国自身在地缘政治博弈过程中的策略。

更重要的是,这一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获得了欧洲(或许英国除外)的正面看待。作为冲突的受害者,欧洲大陆已经意识到了调和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北溪管道事件后,有些话,欧洲主流政治人物不敢说,但中方可以帮他们说,这样也能尽可能团结他人。

在美国霸权体系中,除了美国自身居于核心,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诸国,才是真正的第二层核心国家;欧陆诸国只能排到第三;日韩等非白人盟友更是只能排到第四。

这不仅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常识,也体现在美国情报分享的“权限等级”上。

在这种霸权“亲疏有别”的结构下,是可以团结到一部分国家的。而这些国家,理应为它们自身的利益多做思考。

5.

最后,除了尽可能团结别国,中方最近也注意到了一个陷阱,也就是话语体系的陷阱。

在话语体系中,要避免使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或发展模式的二元论述,多使用现代治理、基建合作、减贫促和等务实说法,避免掉入西方话语霸权的语言陷阱。

从近来的许多主张中,都能看到这种策略。相信未来会继续延续。

在这个撕裂的世界中,不随风起舞,坚持多边主义,务实架起更多桥梁,才是中华文明的智慧体现。

新书推荐

林国沣先生13岁时从香港赴温哥华读书,本科就读于沃顿商学院,后继续求学于牛津大学。他曾是麦肯锡全球合伙人,担任过诺亚集团总裁,目前为量化投资巨头Two Sigma亚太区CEO。

他结合自己的教育和职业生涯所著的《选择》一书新近出版,各大线上/线下书店有售,欢迎阅读。

关键词: 这个世界 撕裂的世界 发展模式